#讀者投書【疫情改變了教學現場後,英國如何治療「遠距教學後遺症」?】
為了群聚感染風險,這一年多來,許多國家紛紛關閉學校、啟動遠距教學,但遠距的衝擊不只在當下,還可能影響未來。根據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2020年9月公布調查報告指出,將近半年遠距教學後,中小學學生學習進度比起往年平均落後3個月,而弱勢學生比例愈高的學校落後愈多。事關未來一整個世代的國力,英國政府為此編列3.5億英鎊經費執行「國家家教計畫」,以國家之力補救教學,它是怎麼執行、實際效果如何?
在英國攻讀博士黃暉庭也參與了這項計畫,他在兩所國中擔任化學「家教」,但同樣是線上教學15小時課程,成效卻天差地遠:一所學校確實完成進度,甚至針對實驗加強解說,另一所卻只完成1/3課程。為什麼會這樣?他觀察到,從學校、教育組織到家長的大人們「是否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」,扮演了重要關鍵。
近日,台灣本土疫情有了減緩趨勢,國中小老師列入疫苗優先接種族群,為下學期開學做準備,地方政府也試圖提出兼具防疫與學習的解方,然而5月中宣布「停課不停學」至今,種種資源落差可能加大了教育的不平等,我們能從英國汲取什麼經驗呢?https://bit.ly/3l5rh5w
#延伸閱讀
【數位落差,不只是硬體落差──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平等】https://bit.ly/3k7nSSZ
#數位落差 #疫情 #補救教學 #英國 #遠距教學 #報導者